新华网评:用“容貌焦虑”诱导青少年,必须制止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题:用“容貌焦虑”诱导青少年,必须制止 新华网记者 尹思源 正值暑期,不少学生选择进行医美整形。在一些医美机构,甚至未成年人的身影也不少见。“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逆袭”等,成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题:用“容貌焦虑”诱导青少年,必须制止
新华网记者 尹思源
正值暑期,不少学生选择进行医美整形。在一些医美机构,甚至未成年人的身影也不少见。“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逆袭”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有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95后”和“00后”消费群体占比过半,连“05”后也已加入。被问到选择医美整形的原因,受访者的回答基本离不开“容貌焦虑”。
“容貌焦虑”之下,部分青少年盲目跟风过早“入坑”医美整形。但是,“黑医美”并不会因为年龄小就手下留情。青少年因“美容”变“毁容”、“要美”变“要命”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身体尚在发育阶段,过早接触医美既不利于身心发展,更会对个人价值观、审美观带来不良影响。更有甚者,一些医美机构还诱导青少年从事违法活动,如帮助非法机构拉客、宰客,协助医美机构忽悠人办理“医美贷”等。
医美低龄化,制造“容貌焦虑”者难辞其咎。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再瘦几斤穿衣服会更好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容貌焦虑”已悄悄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影视剧、广告、综艺节目、短视频博主等对“颜值即正义”“白幼瘦”的宣扬,对直挺鼻、欧式眼、尖下巴等所谓“标准脸”的吹捧,让一些年轻人对“美”的认知逐渐单一、偏激,进而选择通过整容让自己变“美”。
部分不良商家不顾医疗原则,在医美广告、网红博主等商业推手的助力下,用“整容要趁早”“美了,运气会好”之类的话术,向青少年传播“容貌焦虑”。
制造“容貌焦虑”者,心里装的都是“生意经”。不焦虑,商家怎么有机可趁,不让年轻消费者乱了方寸,怎能一步步地诱导他们进入设下的圈套?但是,医美是创伤性的,而且人的审美也会变。现在通过医美所做的改变,长大后不喜欢了怎么办?
医美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必须给“容貌焦虑”降降火了。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