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这支队伍,在白果树村见证教育文化的浸润滋养

2025-08-15 来源:共工新闻社 人气:54万

产业的兴旺为白果树村铺就了振兴的基石,而教育的滋养、文化的传承,则让这条道路有了更深厚的底蕴与更长远的未来。从课堂里的琅琅书声到图书馆的阵阵书香,白果树村正书写新的故事。

产业的兴旺为白果树村铺就了振兴的基石,而教育的滋养、文化的传承,则让这条道路有了更深厚的底蕴与更长远的未来。从课堂里的琅琅书声到图书馆的阵阵书香,白果树村正书写新的故事。

高校支持与校地协同:教育振兴的“异地合流”

白果树村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近年来,受限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人口外流等因素,村内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据武汉大学驻村书记钱宏宇介绍,当前全国多地乡村小学普遍面临“关停合并”的困境,而白果树村小学能够持续运转,得益于其良好的运行举措、办学质量和村民认可度。

实践队员对武汉大学驻村书记钱宏宇进行访谈与交流

但同时,白果树村小学也面临以下问题:教室设备、图书资源、教师配置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本地教师以中老年为主,缺乏教育理念更新与跨校交流机会;交通与信息闭塞,学生接触外界机会有限;人才留村困难等。

白果树村是武汉大学教育定点帮扶村。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武汉大学围绕白果树村基础教育发展,构建“高校资源+基层学校”协同机制,提供全方位支持。

硬件与物资方面,武汉大学每年提供20万元现金支持;校友和各单位每年捐赠大量教学生活物资。

师资与教研方面,武汉大学每年派遣两名研究生前往支教;同时邀请白果树小学教师到武汉大学附属学校跟岗学习,构建常态化教研共同体,每年进行4~5次教学研讨与送教下乡。

课程与视野拓展方面,学校开设“云端读书”等特色课程,并建设“魔法教室”引入线上优质课程;联合开展“科普进校园”等拓展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武汉大学协助建设了精神文化广场与榜样展示馆,并连续举办采茶助农等文体活动,强化了学生对本村的文化认同。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2年,蔡申煜成为首位通过帮扶考入武汉大学的学子,以623分的高考成绩录取至武大王牌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印证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力量。

蔡申煜在武汉大学定点帮扶学校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蔡申煜新生报到与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新生合影(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白果树村在高校支持下的教育振兴工作呈现出“资源持续注入、机制逐步完善、群众广泛认可”的良好态势。武汉大学通过“物资+师资+课程+文化”多维共建,为全国类似山区村落的教育振兴提供了可借鉴范式。

文化传承与知识惠民:乡村振兴的 “新引擎”

白果树村珞恩图书馆由武汉大学对口帮扶援建,是知识惠民的生动实践。

图书馆依托武汉大学的资源支持,藏书丰富,通过“乡村阅读与文化遗产传承观察基地”等平台将阅读推广与本土文化保护深度融合。馆内定期举办暑期课堂,结合恩施玉露茶文化开设特色课程,让村民在茶香中感受非遗魅力。

珞恩图书室外景图片

珞恩图书室儿童阅览区图片

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实践基地,图书馆还创新性地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帮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探索“文化+产业”的振兴路径。珞恩图书馆始终以多元服务成为村民的“精神粮仓”与“发展智库”,在武陵山区的茶香与书香中,书写着教育帮扶与文化振兴的动人篇章。

实践心得与感悟

实践队员苏硕感言,“乡村振兴是高校、企业与村民的双向奔赴,而青年当以脚丈量土地,以心感受需求,方能读懂其中深意。”实践队员张瑞希也表示,“实现村镇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地制宜,推动高校、政府、企业与乡村互联互动,建好育人共同体。”

从茶田的生态密码到直播间的共富经,从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到教育文化的浸润滋养,白果树村的振兴之路,是校地协同、政企民联动的生动答卷。这里的每一片茶叶、每一堂课、每一次直播,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希望。而这份希望,终将在更多青年的参与中,生长出更繁茂的未来。(作者:董江鹏、顾婷婷、代梓涵、曹子璇)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共工新闻社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二维码